中國(guo)制(zhi)造(zao)業將何(he)去何(he)從?近日,在中國(guo)企業家(jia)論壇夏(xia)季(ji)峰會上,與會的企業家(jia)和學者共同探討了“中國(guo)制(zhi)造(zao)”的未來。他們認為,人力成本,產能過(guo)剩的品(pin)牌缺乏影響力的問(wen)題已成為阻礙中國(guo)制(zhi)造(zao)業發展的因素。
人工成本上升:
作為世界(jie)制(zhi)造(zao)業(ye)巨頭(tou),中國制(zhi)造(zao)業(ye)依(yi)靠低(di)成(cheng)(cheng)本,高消費(fei),高排放促進增(zeng)長的(de)(de)方(fang)式已基本結束(shu),勞動力成(cheng)(cheng)本上漲已成(cheng)(cheng)為專家認可的(de)(de)事(shi)實(shi)。
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元正表示,過去三年最低工資的增長率平均超過內陸省份的15%,甚至高于東部,最高達到30 %。另外,過去幾年中,平均工資增長幅度較大,城市平均工資上漲了13%。因此,人工成本上升是不爭的事實。
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,生產成本相對增加了13%-30%,并且也對產品的供應產生了影響。中國利豐發展有限公司的趙素珊說:“利豐不做制造業,而制造業是合伙企業,合伙人對利豐而言人力成本很高,很多歐美客戶不愿加價,所以我們在大量協調工作中必須要做的工作實際上會花費大量精力。”
供大于求:
產(chan)(chan)能(neng)過剩也是中國(guo)制造業(ye)面臨的(de)主要(yao)問題,統計數據(ju)顯示(shi),中國(guo)目前共(gong)有24個行業(ye),其中21個已經(jing)存在產(chan)(chan)能(neng)過剩的(de)問題。紡(fang)織(zhi)業(ye),服裝業(ye),鋼鐵業(ye)代表(biao)產(chan)(chan)業(ye)產(chan)(chan)能(neng)過剩。
以鋼鐵行業為例,根據中國鋼鐵協會的統計,到2010年底,中國鋼鐵產能為8億噸,2011年新增鋼鐵產能約為8000萬噸,考慮到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約為3000萬噸,到年底可生產粗鋼850萬噸。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數據顯示,截至2011年底,中國粗鋼產能已達到9億噸。但去年我國粗鋼產量為6.83億噸,國內鋼廠產能嚴重過剩。
對此,曹遠征表示,中國市場具有廉價勞動力和高資源消耗的特點。 “此功能現在正在改變,包括落后產能過剩,落后產能,技術進步的需要,技術改進的調整,這是下一步我們的業務重點應做的事情。”曹遠征說。
品牌影響力不足:
除了人工(gong)(gong)成本(ben)上升(sheng),產能過(guo)剩,品(pin)牌影響力(li)不足(zu)外,還(huan)影響著中(zhong)國(guo)制造業(ye)(ye)。據統計,在(zai)進(jin)入世界500強(qiang)的(de)中(zhong)國(guo)企(qi)(qi)業(ye)(ye)中(zhong),有64%的(de)企(qi)(qi)業(ye)(ye)沒有對(dui)品(pin)牌的(de)充分保(bao)護(hu)。其(qi)中(zhong),大型工(gong)(gong)業(ye)(ye)企(qi)(qi)業(ye)(ye)未得(de)到(dao)充分保(bao)護(hu)的(de)品(pin)牌比(bi)例高(gao)達(da)80%,非(fei)常(chang)令人擔憂。中(zhong)國(guo)企(qi)(qi)業(ye)(ye)的(de)馳(chi)名(ming)商(shang)標較少(shao),一(yi)般(ban)含金量和影響力(li)不足(zu)。另(ling)外,大量的(de)企(qi)(qi)業(ye)(ye)商(shang)標戰略(lve)滯后,甚(shen)至忽略(lve)了對(dui)企(qi)(qi)業(ye)(ye)品(pin)牌價值發展的(de)貢獻(xian)。
曹遠征(zheng)說,品牌的(de)創立是(shi)企業(ye)競爭的(de)重要方面,品牌是(shi)好(hao)的(de)企業(ye)。
中國企業缺乏影響力品牌的原因之一是中國企業喜歡做任何事情,西方企業將重點放在建立自己的重要品牌和其他品牌外包上,所以這是中國企業需要學習的曹遠征說。